这就暑假了云南炒股配资公司,天哪!
休假是美好的,但也是家庭矛盾很容易爆发的时段,前几天,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发微信说:暑假还不到一礼拜,她离婚的念头又冒出来了……
原因也没多复杂:就是谁带娃,谁花钱支付夏令营,谁安排学习,娃暑假到底是爷爷奶奶管,还是外公外婆管……
安慰完朋友,我突然想到了树洞,果然,我的小小树洞里,扑面而来的,也少不了专属于假日的烦恼:
比如带娃出去玩,到底是花钱让娃只爱享受,更懒更疯,还是见了世面开了眼界?
比如带娃回老家,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相聚,却发现自己搞不定亲生娃,更搞不定亲爹妈……
你们的倾诉如此真切细腻,就仿若叹息的声音就在我耳际,愿这篇小小的树洞,能给为暑假烦恼的伙伴们,送去一缕清风。
图源:自己拍的
1
你让娃玩疯了,不爱上学了
您好大J:
关注你有十年了,这是第一次想写点东西,因为最近有一个育儿问题总是导致家庭矛盾。
我家两个娃,老大女孩,9月上小学,老二男孩,九月上幼儿园中班。两个小孩都存在一个问题是不喜欢上学……
我喜欢休息时带娃出去玩,爸爸是个特别宅的人,不爱出去玩,即使有时候跟着我们出去玩了,他就是一个开车司机和拎包的人,像行走的僵尸一样,特别扫兴,而且还总是限制我们一些事情,尤其是催促回家。
我的观念是出来玩就爽快的玩,赶不上回家吃饭就在外面吃就好了。因为爸爸这种态度,我平时出去玩也不爱带他。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一开始还觉得自己一个人带两娃出去玩累,觉得委屈,现在孩子大了,也懂事了,一起出去玩觉得很开心。
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两个孩子都不爱上学,老大是有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爱上学也不太敢发脾气,老二不想上学就经常哭闹。
爸爸和爷爷都觉得是我总带孩子出去玩,一到周末就玩疯了,周一就不想上学。
我也知道大J讲的可以多跟孩子讨论讨论学校开心的事,聊聊他们学的内容,夸他们好有知识。但感觉讨论这些也没有什么用,他们依然不爱上学。
图源:影视剧截图
也时也会用大J教的另外一个方法,孩子说不喜欢上学,我说不喜欢工作,可能我用的方法不对,感觉孩子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爸爸会因为这个而埋怨我带娃出去玩。他觉得我是带孩子出去花钱,是穷人的富养,带孩子到处旅游,增长的是孩子的欲望;富人的富养是教孩子看清世界的真相和规则,获得真正的能力。
我心理也觉得很委屈。我也希望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但我现在不知道该如何引导孩子。
——小小
亲爱的小小:
不委屈,小小。
爸爸和爷爷说的不对,两个上幼儿园的孩子不太喜欢去上学,跟妈妈爱带娃出去玩,真没啥必然的因果关系。
当然,如果每周日带娃玩得太疯,玩得太晚,孩子又兴奋又累,那周一早起闹妖,这是很可能的,大人们周日疯玩以后,尚且痛恨周一起床的闹钟,何况幼儿园的小宝宝呢。
所以,你能立刻执行的,是每周日安排出门玩,可以稍微早一点回家,晚饭后就相对让孩子安稳一些,这也可能毫无效果,第二天起床继续哭闹委屈着不爱去幼儿园,那也是相当正常的事儿——我们做的事,哪怕是绝对正确的,也不一定有效果,尤其很难立刻见效:
一颗小树苗晒晒太阳浇浇水当然是对的,但今天晒了太阳浇了水,可真不一定就立马长高,长直,还可能生虫生病,越长越弯……
但唯一让树苗长好的路,不还是一样,接着晒太阳浇水么?
正确的事往往很累人,还见效贼慢,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做正确的事,这才是天下父母养娃的真实画卷。
图源:影视剧截图
要说对错的话,多带娃出去玩,是对的,是好的。
比之你的队友和公公,我在育儿方面还是更权威一些的,所以争对错,他们大概率占不到什么优势。
你是对的,小小。
但谁对谁错这种是非题,过起日子来不好使,因为人并不必须要选择“对的”,人可以不喜欢“对的”,而他的不喜欢,是正当的。
你老公就是不喜欢出门玩,这可一点过错也没有;就好比香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蔬菜,日常吃一点对人体健康有多种益处,但别人不爱吃香菜,咱们一不能强制别人,不能认为别人做错了。
但你是强制了队友的:他被强制出门当“司机和提行李的行尸走肉”,在你看来他很扫兴,在他看来,他挺受罪。
你逐渐放弃在行动上强制他了,但我相信难免情绪上,言语上,日常相处中,这个家庭里仍有萦绕着似有似无的强制:你个大男人,当爹的,天天就知道躲家里,陪老婆孩子出门去玩难道不是你应尽的责任么……
没有人会愿意总是活在“我不对”里的,我真心不喜欢出去玩而已啊……我真心不喜欢读书而已啊,我真心就不喜欢吃健康食品,就爱吃炸鸡汉堡啊……
图源:影视剧截图
正是因为明知非要论对错,这些都是“错的”,但他又真的打从心底里不喜欢,不愿意,做不到……所以他才难受,他才需要逮到一点点机会就反击:
你看,多花钱了吧……孩子欲望膨胀了吧……玩疯了不爱上学了吧……穷人还要旅游啥,富人旅游那都是去开发项目的……
你看,小小,这些吐槽可能很凶猛,但你不着急委屈,我更建议你笑着听听就行了,因为这些,其实是你老公在找各种借口,宣泄他的委屈啊。
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带孩子出去尽情地玩吧,亲爱的小小,这是你想要的,你选择的,你喜欢的,你认为正确的,那么你选择,你负责。
队友可以不喜欢,不选择,不支持……我们可以尝试沟通,但也接受沟通无效。
接受他不改变,不帮忙,甚至吐槽、抱怨,有意无意扯点后腿——每一对夫妻啊,多少都是有点“对抗”的,谁能先不在乎输赢,而只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过自己想要的日子,谁才是赢家。
最后,幼儿园的娃不愿意去上学,真挺正常的,能用的办法我写过不少,都可以试试,还是无效的话,那还有大招,就是暂时无视这个问题:你就当做哭闹一场才正常,他哭你就塞上耳机,听听最爱的音乐,哭完了咱们该去还得去……
你且先放下,再看看娃。
图源:影视剧截图
2
亲妈又拉黑我了:“你不懂感恩”
您好大J:
很感谢“树洞”给我这个机会分享我对亲子关系的困惑。
我先来介绍下我的情况: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来自国内同一个城市,现在定居美国,两个孩子在美国出生。
老大出生在covid时期,生产过程和产后修复都很经历了些波折。因为没有亲朋住在附近,只有我和老公两个人手忙脚乱养娃。
之后老二出生,奶奶过来帮忙带了一年。爷爷期间也曾过来团聚过。而姥姥姥爷这边,因为姥姥曾患有癌症,虽然手术顺利,术后一直在吃靶向药,但是身体状况毕竟不如以往,因此她不适合长途旅行。自从两个孩子出生,我们也还没有回国过,所以至今他们还没见过孩子。
我现在的问题是:我和老公定下来了今年回国,机票已经买了。主要目的当然是看望姥姥姥爷,让孩子和他们见面。可现在事情变得复杂很多,让原本单纯的探亲变得好像在做任务。
我对姥姥说这次回国我不打算带行李,所以也无法给亲朋带礼物。你大概可以想象我和老公拖着4岁和一岁半的两个娃,飞20多个小时到北京,之后再换高铁回家乡。我们路上要带婴儿车,孩子吃睡玩的东西,已经比较有挑战了。
我知道姥姥肯定想让我带礼物的,于是我问她需要买什么样的礼物,我可以先寄回去。
她说家里亲戚条件都太好,什么都不缺,给她们带美金好了,可仅仅是其中一家就需要两千美金。原因是对方子女对他们很好,而且对方太富有,太少不好看。
我很无语,首先爷爷奶奶明确的说过他们那边什么都不用带。再有就是我们目前的情况不能和富有的亲戚相比。
最后就是我实在不想带太多现金在身上,尤其是这是我们第一次带两个小娃这样长途跋涉的旅行,需要操心照顾的事情已经太多,更别提旅行本身的疲劳。
我先是跟她说了带钱的事不可以让爷爷奶奶那边知道,她就有些不太高兴了。然后我跟她说我把钱汇回去,在国内换成美金给亲戚们也一样。她突然就不开心了,说如果我转账给她,到时她再转回给我。
她似乎一直很在乎“花”我的钱,可是现在这种情况我实在看不出我转账和直接带现金回去的区别。
然后她又说,那我就不跟亲戚们说你们回来的事,你们回来后就去奶奶那边就行了。我爸好像有些不乐意,毕竟他希望自己难得归家的孩子和叔叔姑姑们见面是人之常情。于是我妈又说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可能会去别的省,不一定在家。
这句话听的我瞬间爆发 , 我回趟家是从一个城市去一个城市这样么?我已经7年没有回国,这次带着两个外孙回去很明显不是容易的事。
首先要凑够一个月的假期(你也知道美国这边比较经常很难休两个星期以内的假期)。然后现在经济不景气,各个公司都在大裁员,我的部门今年从60人裁到了45人,在这种时候休长假说没有一些心理压力是假的。额外的事情比如给孩子们办签证已经可以忽略不计。
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回去看望他们的心情 , 只是朴素的想要和亲人团聚,坐一起吃吃饭聊聊家常的心情。为什么会变的这么复杂呢?
然后在我表达了我的心情之后我妈说我不知感恩就把我从她微信里删除了(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
说到这里你大概可以看出我们的关系。我曾经用了很长时间从“不解、困惑、自责、埋怨”里走出来,到现在的“接受和避免冲突”。可是还是在她说“你们回来的时候我可能在另一个省”的时候破防了。
大J,能请你告诉我你的看法和想法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橙子
亲爱的橙子:
读你的留言,我万分感慨,我也曾“只身”漂泊海外十年,队友是一直在身边的,但我怀孕、早产、小D经历抢救、康复的那些最暗无天日的时光里,都离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很远很远。
我感受过你的孤独,所以能更强烈地感受到你的爱。你深爱你的父母,他们也爱你。
但爱,不等于相处愉快。甚至有些爱,尤其是很深的很真的那种爱,根本就不需要相处愉快。
这话可能会让你,让很多读到这里的人,大跌眼镜,倒抽一口凉气,甚至本能的反感:好冷酷的一句话。
嗯,亲爱的橙子,我今天特别想跟你分享一个词,叫“冷酷的深情”。
十几年前,我刚刚接触心理学时,一位老师让我们做个小实验,拿出一张白纸,在纸上画同心圆,就是一个圆外面,再有一个圆,外面再有一个、再有一个……
她说,请把这个圆看做你的爱,最中间就是最爱的,一层层往外,就是第二爱、第三爱、第四爱的……大家自己填一填吧。
老师给的标准答案如图:
图源:自己拍的
她说外圈其实不用争,虽然心理学家们推荐爱伴侣超过爱孩子超过爱父母和朋友,但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自己去选择。
唯有一个位置,不能调整,那就是中心那个“我”。
人要去爱谁都行,怎么爱都行,但核心一定是最爱“自我”,先爱自我,再爱别人。
如果爱自己和爱别人冲突,那我就清楚地划出一个圈,这范围之内,我绝不退让。而我也完全尊重你那个“绝不可侵犯”的圈。
当年听这话,还觉得,这不是挺自私的么,爱别人,不是要为别人考虑,让别人幸福快乐么?
十几年过去了,孩子养大了,父母日渐老去了,在四十不惑的年纪,我明白了,不“自私”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去爱别人。
图源:《小青蛙的自我疗愈》
你看,橙子,你对母亲的感受是这样的:
你一个人远在他乡,怀孕生子,艰难养娃、辛苦工作;这次顶着裁员风险凑出假期,带着两个幼儿,辗转万里,7年多,就为了见父母一面……
你的种种艰辛,母亲好不体恤,还连番提出各种要求,一旦你无法满足,她就翻脸无情……
相比之下,你的公婆,你丈夫的父母,又帮忙又体贴,又不提任何条件……她是你的亲生母亲,为什么一点也无法体恤你的感受。
橙子啊,我想让你思考一个非常冷酷的问题:
她凭什么要懂你,体恤你,凭什么为了你,要把她自己的需求都靠后呢?她养大你以后,还欠你这些么?
我们要是换一个立场,用你妈妈的眼睛看这个世界呢?
她对你的感受也许是这样的:
她养了十几二十年的女儿,养到你出国了嫁人了,一去不回……
你一个人怀孕生子,她也一个人面对癌症,疫情特殊的期间,她是没有照顾你,你同样也没有照顾她……
图源:影视剧截图
你是新手妈妈,她是癌症老人,你觉得我公婆都比亲妈照顾我的多,她何尝不能觉得,她的亲戚朋友,甚至亲戚朋友们的孩子,照顾她都比这个亲生女儿要多呢?
女儿要回来了,很好啊,7年了,有出息的在美国工作的女儿,终于要来看看亲妈了,女儿问她带什么礼物,挺好啊。
但她说出了她的要求,女儿就翻脸了,不仅不愿意,还指责她提出这些要求,就是不考虑女儿,不爱女儿……
她狠狠地拉黑了女儿,说,这个孩子不知感恩。
亲爱的橙子啊,妈妈其实也应该思考刚才那个冷酷的问题:
你凭什么要懂她,体恤她,凭什么必须为她的要求,把自己的需求都靠后呢?因为她养大了你,你就欠她这些么?
你们是母女,但她不单是你的母亲,她更是她自己,在是你母亲之外,她还要面对她的世界;
你不单单是她的女儿,你更是你自己,在是她女儿之外,你也有要处理的人生;
你们有各自生活,有各自的世界,有各自7年充满艰辛也充满欢乐的人生;
图源:影视剧截图
谁规定了,你们是母女,就必须要互相懂得,互相体恤,互相争抢着“爱对方超过爱自己”“为了满足对方的要求而牺牲自己”么?
你看,爱要是变成这样,就只剩痛苦了。
而假如咱们“冷酷”一点呢?
你要回国看妈妈,是你的爱,你把在你能力范围之内的爱带回来就足以,你要送的礼物,要待的时间,要做的事情,这并不需要妈妈允许——亲爱的,你长大了;
在你的世界里,你要爱谁,爱多少,怎么爱,你自己说了算。
而妈妈也一样,女儿回国,她愿意如何表达她的爱,愿意见你多久,让不让你住家里,你送的礼物她喜欢不喜欢,要不要张罗亲朋友好友见你,这是她的爱。
在她的世界的,她要爱谁,爱多少,怎么爱,她自己说了算。
一家人过日子,当然要有商有量,但商量并不是为了“必须达成一致”,能达成一致的早就一致了,大家愉快相处的部分,根本不用商量;能互相容忍,能退让的部分,大家自然也就做了,并不需要商量过来商量过去。
商量本身,就是为了“存异”,商量是为了告诉对方,有哪些部分,我绝不退让;有哪些部分,我接受你的绝不退让;
这些方面,我们确实无法达成一致;
那好的,你做你的,我做我的;
我们不同,但我真的爱你,永远爱你。
图源:影视剧截图
我不懂你,我无法对你感同身受,因为我不是你,但是,我爱你。
有些爱,尤其是很深的很真的那种爱,根本不需要相处愉快。
不愉快,我也爱你。但不愉快的我啊,也能不理你。
今天的文章挺长的,不知道多少人看到了最后呢?我的树洞长期开放,想找我倾诉的,随时扫下面二维码:
正在团
嘉正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